2013.12.20
鋼鐵貿易企業(yè)結構的歷史轉折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世界各個國家團結一致,聯手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避免國際金融體系的崩潰以及世界經濟的全面衰退。由于各個國家面臨的經濟形勢不同,應對的方法各異,美國率先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隨后日本鋌而走險,大幅推低日元,以推升股市,功效顯著,然后歐洲五國采取緊縮貨幣和財政措施,緊接著中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以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經濟,短期內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全球經濟逐漸好轉,歐美實體經濟緩慢恢復,新興國家因通脹壓力普遍實行貨幣緊縮,這些種種跡象標志著后金融危機時代到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4萬億投資遺留下來的問題漸漸顯現,政策投資效率低下,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問題突出,社會資金流通性泛濫等等,回歸至鋼鐵行業(yè),欲語淚先流。受惠于“4萬億”刺激計劃,2008年至2011年期間,許多資金蜂擁進入鋼鐵產業(yè),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鋼鐵生產企業(yè)選擇繼續(xù)新增高爐、軋線,最終導致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底,鋼鐵行業(yè)或將達到產能最大化。
2012年全國生鐵產量為65790.5萬噸,較2008年增長39.78%;粗鋼產量為71654.2萬噸,較2008年增長43.05%;鋼材產量為95186.1萬噸,較2008年增長62.90%。數據顯示,近幾年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皆呈上升趨勢,但是增幅有所收窄。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供求關系是價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隨著鋼廠產能的急速增加,鋼鐵行業(yè)供求平衡的格局再度被打破,供遠遠大于求,在此背景下,鋼材價格呈現出震蕩下行的態(tài)勢。據我的鋼鐵網數據顯示,截至至2013年12月5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到129.19,與2008年1月4日170.2相比,降低41.01。由于鋼材價格指數是2000年7月31日價格作為100來計算的,這意味著目前鋼材價格處在近幾年來最低的價格。
另外,根據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列入其財務統(tǒng)計的全國86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yè)實現利潤22.67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0.13%,這其中還包括了鋼鐵企業(yè)投資收益43.21億元、營業(yè)外收支凈額38.8億元。可以看出,大部分鋼鐵企業(yè)盈利主要來源于其非鋼產業(yè)及財務營收,鋼鐵主業(yè)則多處于嚴重虧損的局面。而作為鋼鐵企業(yè)泄洪池的鋼貿商,鋼廠老大哥尚不能衣食無憂,自己則更加是舉步維艱。
面對鋼鐵全行業(yè)微利化的加劇甚至是虧損,鋼貿企業(yè)自然不會抱守其傳統(tǒng)賺取價差的盈利模式,大都開始轉變其經營思路,希望通過經營模式的改變來謀求新的發(fā)展。這其中鋼貿行業(yè)做出的轉變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根據時間、地域以及企業(yè)自身條件等變化方式也自然大有不同。下面我們不妨就所了解的鋼貿企業(yè)發(fā)生的幾點變化進行簡單分析:
一、廠商關系的變化
我們知道,鋼廠歷來都較為強勢,其對定價機制、發(fā)貨流程、資源配比等有極強的話語權,而貿易商則普遍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若現貨市場行情較好出現持續(xù)走強的局面,貿易商訂貨則有相對可觀的利潤;反之則容易陷入持續(xù)虧損的窘境。但隨著國內鋼鐵產能迅速擴張、下游需求卻難以跟進的情況下,鋼材現貨市場開始持續(xù)疲軟,貿易商也逐漸難以取得盈利。不僅如此,其與鋼廠的長期合作也反過來變成了貿易商沉重的負擔,畢竟在資金面趨緊、行業(yè)倒掛加劇的情況下,按時給鋼廠交付大量的訂貨款、源源不斷的高成本到貨等都變成了貿易商出現虧損倒閉、被迫改行等重要原因。基于此,貿易商也開始不再對鋼廠惟命是從,畢竟連生存都出現問題的時候,尋求自保才是最好的選擇。如2013年上半年出現的沙鋼代理商倒逼鋼廠討要追補、廣東板材代理商集體抵制鞍鋼首鋼訂貨等事件都迫使鋼廠也隨之做出了改變。目前來看,國內如鞍鋼、首鋼、河鋼等大型鋼廠都開始采取定期后結算的定價模式,對貿易商來說,這樣既使其可以降低經營虧損,又能讓鋼廠與其一起承擔市場行情下跌所帶來的風險。不過如此一來貿易商囤貨積極性也大為降低,鋼廠資源分配的阻力也逐漸增大。
二、鋼貿經營結構的變化
由于鋼鐵貿易行業(yè)利潤減少,不少貿易商開始向非鋼產業(yè)進行投資。對此我的鋼鐵網也對上海、廣東、四川、陜西四個地區(qū)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各地鋼貿商對非鋼產業(yè)的投資地域差距較大,其中上海最低,為1.5%,陜西則接近14%。而這些貿易商多元化經營的主要方向是房地產業(yè)、餐飲娛樂業(yè)、制造業(yè)、煤炭、鐵礦石,航運、酒業(yè)、物流、飲用水、教育、典當、證券期貨等行業(yè),這其中涉足房地產的比例為最高,在50%-60%之間。此外,根據這些公司的財務報告顯示,其非鋼貿業(yè)務大都占到了整體營收的很大比例。如西安某私營企業(yè),2008年其公司剛成立的時候,該公司完全以鋼鐵貿易盈利為主,但到目前其房地產投資盈利已經占到了其公司盈利的70%以上,鋼鐵貿易反倒變成了其公司的第二產業(yè)。
三、鋼貿經營模式的變化
這個轉變是絕大部分貿易商都在經歷的,也是多數貿易商仍未找到一個理想突破方向的一種變化。畢竟在行業(yè)整體轉型的過渡期,任何一種模式都有著其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和劣勢。具體來看,傳統(tǒng)的鋼貿模式有鋼廠代理、賭盤操作、傭金代理、終端直供等幾種。
其中鋼廠代理與傭金代理模式主要為一些大中型企業(yè)所采用,鋼貿商憑借與鋼廠良好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較強的融資實力等,大量從鋼廠訂貨然后向現貨市場、次級代理商及終端用戶等進行銷售,其盈利主要來源于市場現貨售價與鋼廠到貨成本之間的價差及收取次級貿易商的傭金等。而在鋼貿行業(yè)盈利水平急劇下降、鋼鐵流通環(huán)節(jié)普遍減少及次級經銷商倒掛虧損加劇的情況下,這兩種方式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窄。諸如近兩年華東地區(qū)出現的鋼貿商虧損倒閉、欠債逃跑等事件很多都是這種類型的貿易商不當融資或者經營不善等引起的。不過這種惡象之后,也成就了一些實力更強的大型中字頭鋼貿企業(yè)或者私營鋼貿商,如上海某大型國企,其在2010年時,公司鋼廠訂貨量為2-3萬噸/月,固定次級經銷商訂貨僅占其總量的30%左右;但在2013年,其公司鋼廠訂貨量已經達到10萬噸/月左右,固定次級經銷商的訂貨占比也提高到了將近70%。主要還因超大型企業(yè)更容易得到鋼廠優(yōu)惠政策、融資成本更加低廉等,這樣使得次級經銷商甚至終端用戶愿意與其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此外,曾經讓鋼貿商風光無限的賭盤操作模式正在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畢竟鋼材市場價格震蕩幅度越來越窄、融資環(huán)境越來越緊、資金成本越來越高等因素使其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們再來看一下直供終端的經營模式,這也是目前多數鋼貿商仍比較鐘愛的一種。根據調查顯示,上海鋼貿商直供終端的比例為40.00%、廣東為49.36%、四川為38.98%、陜西甚至達到了驚人的60.47%,雖然終端用戶拖欠款現象普遍,但對于貿易商而言,直供終端的利潤依然比較豐厚。
此外,也有一部分鋼貿商在直供終端的基礎上對產業(yè)鏈進行了延伸,如投資鋼材深加工、物流配送與倉儲的是最多的,主要原因是在鋼材貿易中鋼材加工、配送物流業(y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鋼貿商已經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從而把貿易與鋼材配送加工結合起來,通過配送加工,擴大經營,提升企業(yè)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根據我們了解,現階段鋼材加工配送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1、建立鋼材卷板的開平、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多為板材貿易商;2、建立型鋼配送加工中心,多為H型鋼;3、建立模具鋼加工配送中心。其合作方式亦呈現出多樣化,有的與鋼材市場合作,聯手籌建鋼材配送加工中心,不僅可利用鋼材市場的場地,建造鋼材配送加工基地,免去場地租賃或征地等一系列繁瑣手續(xù),還可以拓展市場;有的與鋼結構行業(yè)協(xié)會或模具、工具等行業(yè)協(xié)會聯手,共同籌建鋼材配送加工中心,由協(xié)會具體組織落實加工業(yè)務,盈利分成,協(xié)會必然有積極性。在發(fā)展現代物流的大趨勢下,發(fā)展鋼材加工配送取得利潤已經成為時下鋼貿商最為普遍的一種盈利模式。
緊隨其后的是參與投融資業(yè)務,主要表現為參與鋼材期貨和電子盤的操作。此外,成立擔保公司、典當行,運用聯保融資、成立信托基金、倉單質押等多種金融手段把生意做大的做法也相當普遍。
排行第三位的是投資鋼材市場,主要是受資金、土地、地方鼓勵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多,前期需大量資金投入,一般小型貿易商沒有能力參與其中。至于參與鋼廠投資的,調查企業(yè)中參與的比例并不高。
最后我們再說一種目前多數鋼貿商都躍躍欲試的模式—電商模式。目前來看,向這種模式轉變的門檻似乎更低,無論公司規(guī)模大小、無論公司是私營還是國營,貿易商都可以直接向這種模式進行轉變,更多的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廣發(fā)自有資源,最終實現B2B、B2C的交易目的。這種模式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明顯要減少很多,而且銷售流程更簡單、客戶渠道也更廣。此外,當前國內貿易商依托的網上平臺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類似于我的鋼鐵網等第三方公司建立的網上交易平臺,貿易商可以把資源發(fā)布在這類平臺上,無論是貿易商還是終端用戶登陸此平臺,都可以看到真實有效的貨源信息,隨后可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下單采購或者線下與貿易商進行溝通交流后再行采購。這類平臺目前多數覆蓋面不夠廣泛,需要大量的推廣宣傳才能吸引采購方進入平臺,而且很多平臺目前在線支付功能不夠完善、合理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沒有形成,并且因地方差異化較大等因素很難實現跨區(qū)域交易等。第二種貿易商依托的平臺是類似于找鋼網等公司的第三方撮合企業(yè),其主要通過騰訊QQ、電子郵件等信息平臺進行資源采集、整理和統(tǒng)一發(fā)布,并依靠內部撮合系統(tǒng)對下游采購用戶的需求進行歸類整理,最終實現上游供貨商和下游采購商的快速有效交易。不過其實際交易仍在線下完成,且在撮合過程中投入人力物力較多,資源的真實有效性也需反復考證,撮合過程中供需雙方也并無傭金付出,因此這類平臺目前仍主要處于投入大于產出的階段,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也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鋼材貿易行業(yè)的微利化時代已經到來,個別從鋼廠直接訂貨銷售仍有較高利潤的地區(qū)只會越來越少,如何適時的轉變經營思路,順應鋼鐵貿易行業(yè)的發(fā)展,才是我們鋼貿企業(yè)需要更加重視的話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4萬億投資遺留下來的問題漸漸顯現,政策投資效率低下,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問題突出,社會資金流通性泛濫等等,回歸至鋼鐵行業(yè),欲語淚先流。受惠于“4萬億”刺激計劃,2008年至2011年期間,許多資金蜂擁進入鋼鐵產業(yè),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鋼鐵生產企業(yè)選擇繼續(xù)新增高爐、軋線,最終導致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底,鋼鐵行業(yè)或將達到產能最大化。
2012年全國生鐵產量為65790.5萬噸,較2008年增長39.78%;粗鋼產量為71654.2萬噸,較2008年增長43.05%;鋼材產量為95186.1萬噸,較2008年增長62.90%。數據顯示,近幾年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皆呈上升趨勢,但是增幅有所收窄。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供求關系是價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隨著鋼廠產能的急速增加,鋼鐵行業(yè)供求平衡的格局再度被打破,供遠遠大于求,在此背景下,鋼材價格呈現出震蕩下行的態(tài)勢。據我的鋼鐵網數據顯示,截至至2013年12月5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到129.19,與2008年1月4日170.2相比,降低41.01。由于鋼材價格指數是2000年7月31日價格作為100來計算的,這意味著目前鋼材價格處在近幾年來最低的價格。
另外,根據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列入其財務統(tǒng)計的全國86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yè)實現利潤22.67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0.13%,這其中還包括了鋼鐵企業(yè)投資收益43.21億元、營業(yè)外收支凈額38.8億元。可以看出,大部分鋼鐵企業(yè)盈利主要來源于其非鋼產業(yè)及財務營收,鋼鐵主業(yè)則多處于嚴重虧損的局面。而作為鋼鐵企業(yè)泄洪池的鋼貿商,鋼廠老大哥尚不能衣食無憂,自己則更加是舉步維艱。
面對鋼鐵全行業(yè)微利化的加劇甚至是虧損,鋼貿企業(yè)自然不會抱守其傳統(tǒng)賺取價差的盈利模式,大都開始轉變其經營思路,希望通過經營模式的改變來謀求新的發(fā)展。這其中鋼貿行業(yè)做出的轉變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根據時間、地域以及企業(yè)自身條件等變化方式也自然大有不同。下面我們不妨就所了解的鋼貿企業(yè)發(fā)生的幾點變化進行簡單分析:
一、廠商關系的變化
我們知道,鋼廠歷來都較為強勢,其對定價機制、發(fā)貨流程、資源配比等有極強的話語權,而貿易商則普遍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若現貨市場行情較好出現持續(xù)走強的局面,貿易商訂貨則有相對可觀的利潤;反之則容易陷入持續(xù)虧損的窘境。但隨著國內鋼鐵產能迅速擴張、下游需求卻難以跟進的情況下,鋼材現貨市場開始持續(xù)疲軟,貿易商也逐漸難以取得盈利。不僅如此,其與鋼廠的長期合作也反過來變成了貿易商沉重的負擔,畢竟在資金面趨緊、行業(yè)倒掛加劇的情況下,按時給鋼廠交付大量的訂貨款、源源不斷的高成本到貨等都變成了貿易商出現虧損倒閉、被迫改行等重要原因。基于此,貿易商也開始不再對鋼廠惟命是從,畢竟連生存都出現問題的時候,尋求自保才是最好的選擇。如2013年上半年出現的沙鋼代理商倒逼鋼廠討要追補、廣東板材代理商集體抵制鞍鋼首鋼訂貨等事件都迫使鋼廠也隨之做出了改變。目前來看,國內如鞍鋼、首鋼、河鋼等大型鋼廠都開始采取定期后結算的定價模式,對貿易商來說,這樣既使其可以降低經營虧損,又能讓鋼廠與其一起承擔市場行情下跌所帶來的風險。不過如此一來貿易商囤貨積極性也大為降低,鋼廠資源分配的阻力也逐漸增大。
二、鋼貿經營結構的變化
由于鋼鐵貿易行業(yè)利潤減少,不少貿易商開始向非鋼產業(yè)進行投資。對此我的鋼鐵網也對上海、廣東、四川、陜西四個地區(qū)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各地鋼貿商對非鋼產業(yè)的投資地域差距較大,其中上海最低,為1.5%,陜西則接近14%。而這些貿易商多元化經營的主要方向是房地產業(yè)、餐飲娛樂業(yè)、制造業(yè)、煤炭、鐵礦石,航運、酒業(yè)、物流、飲用水、教育、典當、證券期貨等行業(yè),這其中涉足房地產的比例為最高,在50%-60%之間。此外,根據這些公司的財務報告顯示,其非鋼貿業(yè)務大都占到了整體營收的很大比例。如西安某私營企業(yè),2008年其公司剛成立的時候,該公司完全以鋼鐵貿易盈利為主,但到目前其房地產投資盈利已經占到了其公司盈利的70%以上,鋼鐵貿易反倒變成了其公司的第二產業(yè)。
三、鋼貿經營模式的變化
這個轉變是絕大部分貿易商都在經歷的,也是多數貿易商仍未找到一個理想突破方向的一種變化。畢竟在行業(yè)整體轉型的過渡期,任何一種模式都有著其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和劣勢。具體來看,傳統(tǒng)的鋼貿模式有鋼廠代理、賭盤操作、傭金代理、終端直供等幾種。
其中鋼廠代理與傭金代理模式主要為一些大中型企業(yè)所采用,鋼貿商憑借與鋼廠良好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較強的融資實力等,大量從鋼廠訂貨然后向現貨市場、次級代理商及終端用戶等進行銷售,其盈利主要來源于市場現貨售價與鋼廠到貨成本之間的價差及收取次級貿易商的傭金等。而在鋼貿行業(yè)盈利水平急劇下降、鋼鐵流通環(huán)節(jié)普遍減少及次級經銷商倒掛虧損加劇的情況下,這兩種方式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窄。諸如近兩年華東地區(qū)出現的鋼貿商虧損倒閉、欠債逃跑等事件很多都是這種類型的貿易商不當融資或者經營不善等引起的。不過這種惡象之后,也成就了一些實力更強的大型中字頭鋼貿企業(yè)或者私營鋼貿商,如上海某大型國企,其在2010年時,公司鋼廠訂貨量為2-3萬噸/月,固定次級經銷商訂貨僅占其總量的30%左右;但在2013年,其公司鋼廠訂貨量已經達到10萬噸/月左右,固定次級經銷商的訂貨占比也提高到了將近70%。主要還因超大型企業(yè)更容易得到鋼廠優(yōu)惠政策、融資成本更加低廉等,這樣使得次級經銷商甚至終端用戶愿意與其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此外,曾經讓鋼貿商風光無限的賭盤操作模式正在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畢竟鋼材市場價格震蕩幅度越來越窄、融資環(huán)境越來越緊、資金成本越來越高等因素使其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們再來看一下直供終端的經營模式,這也是目前多數鋼貿商仍比較鐘愛的一種。根據調查顯示,上海鋼貿商直供終端的比例為40.00%、廣東為49.36%、四川為38.98%、陜西甚至達到了驚人的60.47%,雖然終端用戶拖欠款現象普遍,但對于貿易商而言,直供終端的利潤依然比較豐厚。
此外,也有一部分鋼貿商在直供終端的基礎上對產業(yè)鏈進行了延伸,如投資鋼材深加工、物流配送與倉儲的是最多的,主要原因是在鋼材貿易中鋼材加工、配送物流業(y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鋼貿商已經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從而把貿易與鋼材配送加工結合起來,通過配送加工,擴大經營,提升企業(yè)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根據我們了解,現階段鋼材加工配送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1、建立鋼材卷板的開平、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多為板材貿易商;2、建立型鋼配送加工中心,多為H型鋼;3、建立模具鋼加工配送中心。其合作方式亦呈現出多樣化,有的與鋼材市場合作,聯手籌建鋼材配送加工中心,不僅可利用鋼材市場的場地,建造鋼材配送加工基地,免去場地租賃或征地等一系列繁瑣手續(xù),還可以拓展市場;有的與鋼結構行業(yè)協(xié)會或模具、工具等行業(yè)協(xié)會聯手,共同籌建鋼材配送加工中心,由協(xié)會具體組織落實加工業(yè)務,盈利分成,協(xié)會必然有積極性。在發(fā)展現代物流的大趨勢下,發(fā)展鋼材加工配送取得利潤已經成為時下鋼貿商最為普遍的一種盈利模式。
緊隨其后的是參與投融資業(yè)務,主要表現為參與鋼材期貨和電子盤的操作。此外,成立擔保公司、典當行,運用聯保融資、成立信托基金、倉單質押等多種金融手段把生意做大的做法也相當普遍。
排行第三位的是投資鋼材市場,主要是受資金、土地、地方鼓勵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多,前期需大量資金投入,一般小型貿易商沒有能力參與其中。至于參與鋼廠投資的,調查企業(yè)中參與的比例并不高。
最后我們再說一種目前多數鋼貿商都躍躍欲試的模式—電商模式。目前來看,向這種模式轉變的門檻似乎更低,無論公司規(guī)模大小、無論公司是私營還是國營,貿易商都可以直接向這種模式進行轉變,更多的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廣發(fā)自有資源,最終實現B2B、B2C的交易目的。這種模式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明顯要減少很多,而且銷售流程更簡單、客戶渠道也更廣。此外,當前國內貿易商依托的網上平臺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類似于我的鋼鐵網等第三方公司建立的網上交易平臺,貿易商可以把資源發(fā)布在這類平臺上,無論是貿易商還是終端用戶登陸此平臺,都可以看到真實有效的貨源信息,隨后可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下單采購或者線下與貿易商進行溝通交流后再行采購。這類平臺目前多數覆蓋面不夠廣泛,需要大量的推廣宣傳才能吸引采購方進入平臺,而且很多平臺目前在線支付功能不夠完善、合理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沒有形成,并且因地方差異化較大等因素很難實現跨區(qū)域交易等。第二種貿易商依托的平臺是類似于找鋼網等公司的第三方撮合企業(yè),其主要通過騰訊QQ、電子郵件等信息平臺進行資源采集、整理和統(tǒng)一發(fā)布,并依靠內部撮合系統(tǒng)對下游采購用戶的需求進行歸類整理,最終實現上游供貨商和下游采購商的快速有效交易。不過其實際交易仍在線下完成,且在撮合過程中投入人力物力較多,資源的真實有效性也需反復考證,撮合過程中供需雙方也并無傭金付出,因此這類平臺目前仍主要處于投入大于產出的階段,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也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鋼材貿易行業(yè)的微利化時代已經到來,個別從鋼廠直接訂貨銷售仍有較高利潤的地區(qū)只會越來越少,如何適時的轉變經營思路,順應鋼鐵貿易行業(yè)的發(fā)展,才是我們鋼貿企業(yè)需要更加重視的話題!